2015年是国家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,也是建筑业转型升级迈向深入的奠基之年。能看到多远的过去,就能预见多远的未来。在即将挥别2015年之际,回顾建筑业一年来在转型之路上的跋涉,对于行业、企业未来更好地发展,具有重要意义。
国家政策主导市场趋势
建筑业是“政策市”,国家政策导向预示着行业未来发展大趋势。2015年,一批纲领性政策、文件出台,为建筑业改革转型指明了方向。
《绿色建筑评价标准》施行、《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》、《关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意见》和《建筑产业现代化国家建筑标准设计体系》发布,表明建筑业必须摆脱粗放型发展模式,向产业现代化方向转型,走“绿色化”发展道路;《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》出台、《关于推动建筑市场统一开放的若干规定》发布,表明建筑业将逐步走向市场化,行业环境将得到进一步改善;《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方案》印发、《关于在公共服务领域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指导意见的通知》发布,表明建筑业未来发展空间将与国家重要战略布局区域重合,企业必须以此为导向,配置未来发展资源;《关于积极推进“互联网+”行动的指导意见》发布,要求行业必须与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。
主管部门以行动整饬行业环境
政府和行业行政主管部门的扶持是过去30多年来建筑业能够保持持续、快速发展的基础。在近年来转变职能、简政放权的“自我革命”中,建设行业行政主管部门“有作为、敢作为”,全力整饬建筑业发展秩序,已成为行业改革发展的重要推手。
2015年,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继续深入推进,“五方主体”责任的落实、转包违法分包打击力度的不断加大、工程质量监督和监理机制的逐步健全等,既顺应了民心,又在本质上推动了行业管理模式的变革。2015年,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大力推进“建筑市场监管与诚信一体化工作平台”建设,目前已覆盖多个省市。业内人士分析,该平台在全国实现联网之日,将是行业环境得到全面净化之时。目前,《建筑法》修订工作已启动,行业普遍关注的最低价中标等问题将被提上议事日程,行业将面临重大变革。
这说明,建筑行业发展环境在逐步改善,企业过去的关系型发展模式必须向法治化、规范化发展过渡。
行业转型瓶颈待解
2015年,一方面,我国经济仍处于“三期叠加”时期,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放缓,建筑企业经营压力增大;另一方面,建筑市场竞争激烈,企业转型时不我待。因此,行业必须明确企业改革发展的阻力,为转型扫清障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