城市规划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给建筑业带来利好。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的依据,所谓城市建设是指政府主体根据规划的内容,有计划地实现能源、交通、通讯、信息网络、园林绿化以及环境保护等基础设施建设,是将城市规划的相关部署切实实现的过程。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对建筑行业势必产生利好。随着城市化的推进,城市版图将随着人口规模的增加而扩张,需要新建道路、地下管网、公园等基础设施满足城市新增人口的需求。随着地上空间建设体量日渐庞大、密度逐渐饱和,此前粗放式高速增长开始逐步放缓,基建1.0时代慢慢远去,传统式“铁公基”投资力度开始呈现逐年下降态势,基础建设投资重心出现倾斜,提升城市化建设质量相关问题成为新的重点。基建2.0时代来临。在当前行业背景下滑的大背景下,有条件的企业可以布局基础设施建设这一领域。而在东部城市群饱和的状态下,西部城市群蕴含无限机遇。
财政部工作会议对建筑业提出哪些要求?
关键词总结:营改增、地方债
财政部部长楼继伟指出,2016年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,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财政工作的一个主要内容就是,要加大财税、金融、国企、社保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力度。
其中,财税改革方面,全面推开营改增改革,将建筑业、房地产业、金融业和生活服务业纳入试点范围。防范金融风险也是财政部2016年工作重点。会议强调,继续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,完善预算管理机制,将政府存量债务还本付息纳入年初预算,根据批准的限额编制预算调整方案,建立地方政府债务限额及债务收支情况随同预算公开的常态机制。妥善处理存量债务,各地要切实履行政府债务偿债责任,严格将置换债券资金用于偿还符合条件的政府债务。
解读及2016年预测:
实际上,现行的营业税和消费税一样属价内税,而增值税是价外税。价内税是由销售方承担税款,销售方取得的货款就是其销售款,税款将由销售款来承担并从中扣除。价外税是由购买方承担税款,销售方取得的货款包括销售款和税款两部分。用公式可以清楚说明价内税与价外税的区别:价内税的税款=含税价格×税率;价外税的税款=[含税价格/(1+税率)]×税率=不含税价格×税率。如果按照11%的税率进行征收,建筑企业的税赋不但不会减轻,反而有较大幅度的提升。